游客发表
自2019年成立以来,立柱架梁工银科技有限公司立足集团数字化转型的聚焦集团实践成果和先进经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从到持续全面提供端到端“咨询服务+产品+技术平台”三位一体的全面产品及服务输出体系,持续助力集团数字化转型。推进
2022年1月4日,科技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助力此次规划可以看作是数字《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续篇,意味着金融科技开始从“立柱架梁”迈入“全面推进”新阶段。化转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立柱架梁以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聚焦集团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为主线,从到持续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全面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总体思路、发展目标、科技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提升。
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工商银行推出了集团数字化品牌“数字工行(D-ICBC)”,其中D(Digital)代表“数字生态、数字资产、数字技术、数字基建、数字基因”五维数字化整体布局: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科技驱动、价值创造”为引领,立足工商银行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成果和先进经验,面对金融同业数字化发展深化、金融监管趋严、平台国产化提速等态势,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全面提供端到端“咨询服务+产品+技术平台”三位一体的产品及服务输出体系,涵盖数字化转型咨询、专项业务与技术咨询及技术解决方案,赋能同业金融科技发展,持续助力集团数字化转型。
核心要义——“技术+数据”双轮驱动
金融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也是通过改革创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技术+数据”双轮驱动,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数据手段,助力数字金融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突出顶层设计。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战略性的长期工程,各家银行的发展阶段、组织架构、经营理念、风险偏好均不尽相同,数字化转型也需因“行”而异、因地制宜;数字化转型亦是一项全行级的系统性工程,企业级战略应以数字化战略规划为引领,做好业务、应用、数据、技术、安全等顶层蓝图和路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保持规划和实践的一致性和相互适应性。
深化机制变革。组织、决策敏捷高效,业务科技协同融合的机制是数字化转型战略扎实推进的根本保障,体制机制优化和人才队伍配备是数字化转型成功落实的必要条件。
坚持创新引领。银行数字化转型既要紧跟业界先进,激发特色创新,也要重视技术革新和跨界应用,积极利用新技术为支撑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发展赋予更大动能。
强化开放融合。数字化转型是全行业、全社会的共同需求,金融机构应持续优化企业内外部生态、强化内部业务与业务、业务与IT乃至内部与外部间的协同融合。
实践准则——“战略+战术”同频共振
企业转型是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反应,意味着企业长期经营目标、业务模式、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整体改变。
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路径,自顶向下通常表现为:战略转型→架构转型→治理转型。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先建立起从战略规划到架构调整的数字化转型框架,同时配套开展科技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
1.坚持全局视角的战略转型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和跨界竞争的一种战略。数字化转型通常以战略转型为起点,通过战略设定新的发展方向、新的整体认知,进而形成统一的行为指引。
战略转型,应以全局视角、辅以业务和科技的共同参与,助推企业数字化战略的蓝图设计。
在战略制定阶段:结合自身商业模式和资源条件,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制定适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例如,从“生态场景”切入,规划运用数字化能力对传统业务进行再造及创新,提供智能产品、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风控、开放式服务等金融产品服务。
从“数据治理”切入,规划治理与整合内部数据、打通数据孤岛、拓展外部数据来源等手段,建立全面数据基础,为业务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从“技术转型”切入,规划建设基础技术平台能力,打造洞察分析、智能感知、金融开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
在战略解码阶段:以结构化方法将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应的业务板块、业务组件和业务流程中,通过战略目标和企业级架构蓝图的对齐,实现业务对IT的指导作用。
在战略执行阶段:将战略目标分解形成业务部门、技术部门负责的关键任务举措,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并结合落地效果跟踪,实施战略的科学部署、稳中有进。
2.坚持统筹兼顾的架构转型
数字化时代,银行应用系统建设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业务模式日趋外向、创新速度步伐加快,以及关联关系日益复杂、敏捷响应越来越难。基于此,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发挥企业级架构的规划和管控作用,通过业务架构和IT架构的联动规划,精准识别业务系统之间的共享、联动关系,建设标准化、组件化、共享的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应用系统高内聚和低耦合的平衡。
应用架构转型
由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分解可知:构建统一用户认证、统一客户视图、统一客户评级、统一授信、统一风控、统一营销的“统一”型应用架构尤为重要。
以工商银行为例,通过构建“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的业务架构,明确了全行400余个应用系统的边界和整体布局、转型路径,将共性功能下沉到基础层,前端业务产品服务层直面客户,形成了横向可解耦、纵向可分层的架构标准。在产品化成果的基础上,将业务架构基本原理同工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业界先进思想,提出具有工行特色的方法论体系——生态级业务架构建模及落地方法,打造了业界领先、规模最大的开放生态体系,实现传统单一核心银行向去核心化开放生态银行系统的代际跃升。
数据架构转型
当前,全球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来自于数据赋能,夯实数据基础、发挥数据价值工作尤为重要。银行需要持续加强数据架构规划和数据治理工作,重点从数据模型、布局、管控、服务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将基础数据转化为数字资产,支撑业务战略实现。
众所周知,工商银行完成了全分布式开放生态银行系统建设,构建了全域、全要素大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体系,开创了银行经营模式智能化转型的新范式。建成了业界容量最大、算力最强、功能最完备、算法最齐全和弹性可扩展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打造了共享开放的企业级数据中台,实现全行数据共享共用及数据资产运营管控,全面赋能客户服务、产品创新、风险防控、业务运营等方面的智能化转型。
技术架构转型
数字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基建转型既包含了数据中心传统基础设施向分布式、云计算转型,也包含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平台建设。在此过程中,银行应强化技术路线管控,增强关键技术掌控能力。
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主机下移等银行业关键技术突破,加强产业联合攻关创新,打造了金融云、大数据、区块链、RPA等一系列自主创新的企业级技术平台,并在多项国家级测评中达到金融业最高级别。
安全架构转型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密集出台、监管政策日益严格,金融机构应持续加大顶层安全管理规划、中层安全运营流程和底层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管控能力。
工银科技积极顺应信息安全形势变化,依托集团的科技优势,聚焦金融监管、金融企业风险防控和民生金融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推出了监管合规、风险控制、信息安全、信贷业务、资金监管等多款风控产品与服务,助力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安全生态建设。
3.坚持协同高效的治理转型
数字化转型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广、实施难度大,需要企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协同联动、紧密配合,需要领导者在组织内部建设与之配套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制度标准等,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人才保障,统筹协调工程有序推进。
工商银行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将数字基因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胞中,以“增资源、优管理、强队伍、促融合”为抓手,打造“客户市场—业务—科技”的全行创新大循环体系,建设了一支同业规模最大的“懂业务、通技术”高水平数字化人才队伍,促进科技与业务“煲汤式”融合。
4.坚持共创共赢的生态转型
工银科技作为工行科技对外服务的窗口,秉承集团金融科技发展理念,在赋能政务方面,面向各级政府提供基于金融科技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助力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例如,公司研发的“我的宁夏”政务App注册用户已覆盖全区常住人口93%;全面参与“智慧雄安”政务、产业、民生领域建设,为新区搭建了涉及征拆迁、工程建设、智慧社保、数字身份、人工智能算法平台等多个系统平台,为新区智能城市建设贡献工行智慧。
在赋能行业方面,形成了由互联网医院、商医云、云HIS等构成的智慧医疗产品体系,已服务80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及医管部门;打造了基于“区块链+资金监管”产品,成功复制落地南京江北新区征拆迁资金监管等多个项目。
在支持同业发展方面,推动金融市场系统、信贷系统,反洗钱、监管报送等产品服务外部客户,以及提供信息安全、IT运维等咨询服务。同时,以“开放、合作、共赢”为理念,联合第三方打造金融生态云体系,产品覆盖了建筑工地管理、人力、财务管理多个领域。
后续,工银科技也将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结合自身市场实践,协同集团业务及科技资源,向金融同业输出工商银行的金融业务系统和技术平台,提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工行方案”,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金融科技力量。
原标题:《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之道:从“立柱架梁”迈入“全面推进”》
本文刊载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2022年第3期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