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这么多年过去了,米家为啥还不能实现离线操作?

发帖时间:2025-07-05 15:02:08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多年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小陈

来源:差评(ID:chaping321)

“ 小爱同学,打开空调 ” 

“ 小爱同学!过去,为啥打开空调 ” 

“ 小爱同学?现离线操??? ” 

上个月,托尼在家里爽快冲浪的多年时候,

突然宕机了。过去。为啥。现离线操

不管托尼怎么重启路由器,多年更新系统也都没有作用。过去

最后,为啥还得是现离线操本着 “ 哪里崩了上微博 ” 的精神,才在热搜上发现了问题的多年根源。

米家服务器崩了。过去

哎所以,为啥我就控制一下自己家里的灯,为啥还和米家的服务器有关?

就不能少些套路,多点真诚,点对点通讯,一步到位,别从服务器绕一圈嘛?

互联一张网

咱就是说,要让设备之间能互相连通,第一步就得找个靠谱的通讯协议才行。

“ 博采众长 ” 了。

在 2015 年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小米最早发布的小米智能家庭套装里用的就是打包的 Zigbee 套装。

再往后,随着蓝牙和 WiFi 技术的不断更新,米家也把这些东西都给放入了自己的怀抱。

不过虽然从理论上来讲,上面这几类协议都有成熟的本地互连方案。

但是为了整个系统的流畅和稳定性,但是咱们一上手,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个绕不过的节点 —— 米家 App。

就拿家里的米家蓝牙灯举个例子吧,咱们手机上一个简单的开关等操作。

这信号,会先通过 WiFi 往米家服务器跑一圈,等到米家服务器知晓后,再通过网络来通知咱们屋里的蓝牙网关。

只有接收到了服务器的信号,蓝牙网关才会通知灯泡,把灯光打开。

所以说,明明理论上能支持本地运行,为啥不做呢?

智能家居之踵

这几年随着米家慢慢开始和 Zigbee “ 分手 ”,主力推广通过蓝牙、 WiFi 协议控制的智能设备。

就有点像电脑上的过去 USB 2.0 接口,在退役后,还有着悠久的生命周期。

Zigbee 和 Zigbee 设备的本地互联容易做,但是蓝牙网关和 Zigbee 设备的本地联动。。。做起来好不好用,就得打个问号了。

靠软件的努力来弥补硬件市场的不足,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本着开发成本和稳定性的考虑,干脆就全上云了方便了事。

而且吧,咱们如果想要搞好本地控制这件事,不单单是搞好一个通讯协议就能解决这问题。

像隔壁苹果走的就是这个条路子,在推出 homekit 的时候,顺手也搓了一套新协议( HAP )出来。

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本地互联去的。

但是这样搞嘛。。。也带来了俩新问题。

在推广产品的时候,还得别人愿意给你自家的通讯协议做适配才行。

可能也就苹果了,才有底气去 Push 别的厂家来做这件事。

所以这两年大伙一提到 homekit,满脑子想的就是贵。

想要实现数据纯粹放本地来处理的话,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如何保证通讯的时效性。。。

这个计算量,可不是随便找个设备就能处理的。

苹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得让用户额外购买一个 homepod 或者 iPad 来当 “ 家庭中枢 ”。

这一个中枢的价格,都可以买一套米家的灯泡了。。。

语音的算力黑洞

而除了用米家 App 来开关智能设备,咱们平时想要用爽米家生态,也绝对离不开小爱同学的语音控制。

起床失败

然而在语音信息的离线处理上。。。各家可以说都没有太好的进展。

就算是强如苹果,号称能做到离线处理 siri。

能识别出来的指令寥寥无几,只能做点简单的定时,修改设置之类的应用。

每年都能发布 “ 最好的神经引擎芯片 ” 的苹果公司尚且如此,托尼是不敢对别家在本地引擎方面有太多的期待了。。。

咱们想获得更好的本地化体验,可能只得自己多费点心思多折腾折腾。

也不能把推动智能家居行业变革的压力都给到米家身上。

面对过于复杂的家庭情况来说,上云处理已经是综合成本,效率后的最佳考量了。

( 如果服务器不崩的话 )

而且,其实米家也在设备里留了让你 DIY 的接口。

体验手搓本地控制的快乐。

在上次断网后,托尼已经在自家的软路由上开始折腾了,如果差友感兴趣的话,等搞好后再分享给大家看看。

毕竟,家里的智能化设备越多,咋就越不愿去体验失去它们的日子。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